

华尔街对AI泡沫之争尚未有定论,巨头们已经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战场。
当AI军备竞赛进入对峙阶段,上至自研芯片、框架协议,下至工具平台、软硬件应用,各家真枪实弹、武装到了牙齿,实力排位,产业内外已有计较,下一轮竞赛的核心命题开始浮出水面。
红杉资本说,真正的竞争并不在于用AI做事,而在于构建自主涌现价值的生态系统[1]。
也就是说,让AI真正融入到产品、业务与组织架构中,不是作为工具锦上添花,而是作为企业的筋脉和血肉,成为产品生长的土壤、业务增长的飞轮。
百度李彦宏用“内化”来解释这个过程:
当AI能力被内化,成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智能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能够帮助提升决策质量、发现新的增长点,让成本更低、利润率更高、创新周期更短,能增强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
当AI融入日常工作被写入硅谷巨头的备忘录和员工手册,当更多企业开始在意如何将AI与每一个业务流程有机结合,AI竞争的下一阶段主线已逐步清晰:内化与原生。
在刚刚结束的百度世界2025大会上,百度全面展示了其焕然一新的AI业务矩阵,核心产品的深度重构,萝卜快跑、伐谋、“秒哒”等AI原生产品的商业化加速,都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AI的内化与原生。

这也代表百度已经准备就绪,率先迈入新的竞争周期。
什么是AI原生
今年8月,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分析报告,为生成式AI再画大饼——
随着AI技术进一步普及,未来AI将为美国企业每年节省9200亿美元的成本,并由此为标普500指数企业创造最高达16万亿美元的市值增长,接近当前总市值的1/4[2]。
然而并不是人人皆可分得一杯羹,前提是企业能够全面应用AI,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大摩警告称,当前部分企业在AI的全面应用上存在着“重大风险”。
导致这些风险的,正是企业在AI内化上的不足,使得企业无法充分利用AI的好处,因而无法取得与投入成正比的回报,简单来说,就是AI应用不够“原生”。
根据中国信通院给出的定义,AI原生是“以AI为系统设计的底层逻辑与能力中枢,驱动从技术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角色到价值创造方式的全方位重塑[3]”。
也就是说,不是在现有系统上“外挂”AI工具,而是让产品和业务从一开始就长在AI上,从AI的能力和特性出发,重新设计产品逻辑和业务流程,就像当初福特在工厂中引入流水线,是从根本上革新了生产方式。
类似地,作为典型的AI原生应用,ChatGPT的革命性不在于创造了对话界面这个“入口”,而在于充分利用了大模型持续学习、自我进化的核心能力,构建了“用户反馈→模型迭代→体验升级”的闭环流水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围绕着如何最大化这条流水线的吞吐与进化来设计。
其价值的涌现不在于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是作为一个持续学习、自我进化的系统,在与人类的交互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生成式AI区别于过往所有技术的根本革新。
是否能在产品和业务中充分利用这种能力,决定了企业的AI投入是否能得到预期的回报。
如果AI仅仅被僵硬地安插预先设计好的业务流程或节点中,作为工具被使用,那么旧系统设计好的效率的上限便是AI所能创造的价值的上限。
只有让每个流程都由AI发起,成为连接所有环节的“线”和驱动流程的“大脑” 时,才能在数据的自然流转和自我优化中不断突破原本设定的上限。

一个由多个AI智能体组成的工作网络
例如传统的客服AI,只能被动地响应系统预设好的问题,问一句、答一句,像个死板的自动回复机器。
而以AI原生思维构建的智能客服则具备更强的能动性,能主动发起会话、预判用户的需求,在交互中自动整合支付、物流、售后等多个环节,甚至调用API完成更复杂的操作,更能在服务结束后,自发梳理对话,从中提炼出“经验”,进而优化整个业务系统。
于是,AI的价值便不只是提升某个环节的效率,而是做更多的事,如预测性服务、深度个性化体验等,还能自动升级,这才是让AI真正内化、原生化后,给产品和业务带来的整体进化。
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企业对产品、业务甚至公司架构,进行彻底而全面的改造。
体量越大的企业,越是面临大象转身的艰难。科技巨头“武装到牙齿”来应对外部的竞争,但真正的挑战其实来自于自身内部,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过去的自己。
年初的I/O 2025大会上,谷歌主动将AI原生的刀挥向了自家搜索引擎,“AI模式”对传统搜索引擎进行彻底重构,各大产品线焕然一新,破釜沉舟之心力透纸背。

谷歌搜索的“AI模式”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中国,以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同样开始了自己的“不破不立”。
大象开始起舞
2023年末,李彦宏在出席公开活动时直言,当前公众的焦点停留在基础模型本身,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卷模型,不如卷AI的原生应用。
在当时“百模大战”的氛围下,这一论断可谓逆流而行,却也为百度在之后的车轮战中抓住了重心,在重构传统优势业务的同时,不断推出新生的AI原生应用,承接更广泛的AI愿景。
在这当中,萝卜快跑的每一步突飞猛进,都在引发行业内外的侧目。
无人驾驶是最典型的AI原生应用之一,在李彦宏看来,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越过了那个临界点。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Robotaxi这一独特商业模式,正在为其打通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变现道路。
根据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每1014万公里仅出现一次气囊弹出事故,覆盖城市达到22座,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超过1700万次,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订单量,都跑赢了包括Waymo在内的所有对手,位列全球第一。

无人驾驶以外,AI Agent(智能体)是百度在AI原生应用上的另一个着力点。
AI Agent被认为是生成式AI下一阶段产品形态,也是突破当下Chatbot效能天花板的必经之路。
其本质是通过嵌入持久记忆和迭代学习系统,使AI脱离对话框的形式,不再是死板的问答机器,而是能够基于知识和经验主动思考和规划、进而解决问题的助手。
过去两年,百度已经推出过多款Agent相关应用和服务,包括通过千帆大模型平台提供的一站式Agent开发服务,百度网盘、百度文库集成的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等。
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Agent产品线再添新成员——能够自我演化的智能体“伐谋”。

与其他以执行能力见长的智能体相比,伐谋的长处在于解决特别复杂、需要找到最佳方案的问题。既能调节城市红绿灯来缓解拥堵,也能在金融领域帮助银行自动识别风险。
只要是涉及大量数据、需要寻找最优方案的难题,伐谋都能派上用场,并在这个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其价值在于把人从繁重复杂的推算中解放出来,并且让决策变得更加精准而高效。
基于智能体协作的对话式应用开发平台“秒哒”,同样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百度“秒哒”自2025年3月全量上线,以多智能体协作、多工具调用等技术优势,旨在实现几分钟就能做出一款应用的极致开发体验,上线至今,用户创建应用数达到40万。

世界大会当日,“秒哒”发布海外版本并启动邀请测试,开启出海的新征程,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增加和迭代的AI原生应用,不仅是百度AI的补充弹药,也是百度秣马练兵的试验场。
这个过程中,百度不仅完成了“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的全栈能力的锤炼,还清洗了旧时代沉疴旧疾,由此抹去了过往成功模式留下的肌肉记忆,解开了旧思维惯性的束缚。
当这些新的经验沉淀为方法论,输出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便为百度积攒出了赋能产业的势能。
李彦宏说,当前产业正在跨越一个全新的临界点,从“智能涌现”走向“效果涌现”。
如果AI是一场马拉松,那么百度已经跑完了最艰难的赛段,开始向李彦宏预言的“效果涌现”时刻加速狂奔。
每一步都算数
2025年,百度迎来了一场迟到的价值重估。
从年初千帆平台Agent数量超130万,到萝卜快跑应用落地,从昆仑芯中标十亿级订单,到文心4.5在关键评测中超越GPT-4,AI业务多点突破应接不暇,接力催化着百度股价的跃升。
今年前三季度,百度美股累计上涨超过80%,大幅跑赢同期纳斯达克指数及绝大多数中概股。

机构开始将百度定位于“AI时代的领跑者”,业内称颂百度为“最像谷歌的中国科技公司”,评价的反转来得迅疾而彻底,很难想象,直到一年前,“百度掉队”还是行业热议的话题。
过去几年,围绕百度的声音一直很多,“起大早、赶晚集”的刻板印象至今深入人心。
人们往往认可百度在技术上领先同行的前瞻性,但也常常诟病其商业化落地总是缺了临门那一脚。
为了构建起AI的技术长城,百度潜心布局十年,昆仑芯是其中最艰险的一步。
昆仑芯计划最早发布于2018年的百度世界大会。对于百度来说,自研芯片的初衷很直接:外部采购的芯片成本高昂,而市面上的芯片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百度的AI业务的需求。

第一代昆仑芯发布会现场
但这一实际而朴素的造芯理由,在当时却没能说服大多数人。
2018年,恰逢“中兴事件”引发“万众创芯”乱象,而昆仑芯发布之时尚未流片,诸如“PPT造芯”、“不务正业”的群嘲声四起,潮水般几乎要将百度淹没。
昆仑芯1代在百度搜索等自有业务中部署,隔年昆仑芯2代发布,通过制程升级和自研架构,开始在互联网、智慧工业等更广泛的领域规模化部署,至今已经在互联网、能源、交通、教育、制造、金融等多个行业落地。
今年4月,百度点亮昆仑芯三万卡集群,成为国内首个全自研三万卡集群,8月中标中国移动十亿级AI算力集采项目,并成为国内率先支持单机部署满血版DeepSeek R1的国产芯片。
在百度世界2025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新一代昆仑芯,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的昆仑芯M100将于2026年上市;昆仑芯M300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的昆仑芯M300将于2027年上市。
未来五年,昆仑芯计划将按年推出新款产品。这证明自研芯片这个最难攻克的心法武功,已经被百度炼成了。

昆仑芯发展历程和未来五年计划
当OpenAI在芯片紧缺下探索自研芯片,Deepseek被算力拖累迭代速度,百度文心大模型却在充足算力的支撑下,加速迭代,逐步进入全球顶流大模型梯队。
世界大会当日,百度发布新一代文心大模型5.0,作为当前业内少有的原生全模态大模型,其核心思路是,从训练伊始便融合语言、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数据,统一联合建模,支持文、图、视频和声音的联合输入与输出,实现原生的全模态统一理解与生成。
LMArena大模型竞技场本月8日公布的最新排名显示,文心模型ERNIE-5.0-Preview-1022在文本任务评测中位列全球并列第二、中国第一,尤其在创意写作、复杂问题理解等方面表现突出。
至此,百度AI“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全栈自研的四层框架已坚不可摧,成为“效果涌现”的泉眼,也即将成为百度下一轮自我革命的最可靠支撑。
当行业驶入AI原生的深水区,百度正以更加从容的姿态迈向下一个战场。
尾声
万里长城一建两千年,一砖一瓦构建起抵御侵略的屏障;
从第一台蒸汽机出现到福特建立第一条汽车流水线用了200多年,机床、冲压机等各类设备的加入,才将一台T型车的生产时间从12小时28分缩短至10秒[4]。
真正的变革,并非源于单一工具的出现,而是在所有必要要素齐备后,对生产与创造范式的系统性重组。
AI原生不是一句新鲜的口号,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能力,打通的是AI到价值变现最后一公里。
这种能力的建立正如万里长城、流水线的诞生,是一个逐步累进的过程,需要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重构,将一切打碎了重来。
回顾百度的来时路,这个过程漫长而充满挑战。但这也恰恰是技术的迷人之处——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次碰壁,都可能在未来带来超乎预期的回报。
李彦宏说,“在AI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在充满不确定新高的技术革命洪流中,最大的风险其实不是冒险本身,而是固步自封。
对于百度来说,这些冒险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回报,推动百度从技术的追随者转变为生态的构建者、国产AI的领航者,在AI原生时代全面开启的当下,为百度提前锁定了决赛的席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10大股票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