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亿美元养120万兵,平均一人两千多块,这账怎么平?朝鲜把算盘珠子抠得火星四溅,硬是把“穷”字掰成两半,一半写“粮”,一半写“炮”。
凌晨四点,平壤军仓门口卡车突突排队,米袋往车里一甩,司机连火都不熄,直接开往三八线附近的团部。同一时间,平壤市民排队买玉米,每人限购三公斤,队伍拐了两个弯。这不是电视剧,是2024年春天我蹲边贸口岸亲眼见的画面:同一座城,两个世界。
有人纳闷,钱都去哪了?朝鲜中央银行账户里那点外汇,掰开揉碎算,2024年国防支出占政府总花销的15.9%,听着不高,可政府总账本身就小得可怜,15.9%换算是实打实的钢铁、汽油、大米。陆军一口吞下八成,坦克四千多辆,火炮上万门,全部蹲在山里,像一窝窝铁刺猬。海军空军?几条老潜艇趴在海里喘气,米格机飞一趟心疼油钱,干脆少飞。
钱不够,人就上。120万张嘴巴,一天最少600吨米面,朝鲜自家一年产粮482万吨,平均每人每年390公斤,看上去够,可种子、饲料、损耗一刨,落到人嘴里只剩七成。再优先供给军队,平民口粮立刻见瘪。2023年10月,金正恩在内部会上拍桌子:“军粮缺口必须补齐。”于是外贸公司连夜从东南亚拉米,俄罗斯顺手送了5万吨小麦,优先卸进军仓。
陆军吃得不算好,但能吃饱。朝鲜士兵一天配给700克谷物,比联合国推荐最低热量还高出一截。城市工人只有550克,农村自留地收成不好时跌到400克。当兵的多了50%工资,退伍还能优先分房,年轻人挤破头也要进部队。2024年3月,140万青年报名参军,数字听起来吓人,其实里面不少是图那碗饭。
饭从哪来?部队自己种。朝鲜把山地划成军产田,2023年洪水冲垮田埂,第二天士兵扛着铁锹下田,硬是把玉米秧子重新插回去。2024年军民合种的土豆产量占全国总产一成,军方农场的水稻单产比集体农庄高15%,原因简单:种子、化肥、柴油先给军队,剩下才轮到地方。
有人把这叫“先军政治”,听着像口号,其实就是“军队先拿,剩下再说”。2024年1月,金正恩在党中央大会上承认地方供应跟不上,但补了一句:“军粮不能短。”现场干部低头记笔记,没人抬头反驳。
资源集中给陆军,也是地缘逼的。三八线全长246公里,山多路窄,海空火力展不开,真打起来还得靠陆军一寸寸啃。朝鲜把坦克部队拆成小型突击群,藏进山谷,炮管对准公路,演习时一拉出来,尘土飞扬,成本比海军出海、空军升空便宜得多。2024年2月,俄罗斯送来坦克火控零件,朝鲜用矿产换,当场在口岸交货,不经过市场,不走银行,省下的外汇给士兵买鞋。
军费占比高,日子自然紧。2024年朝鲜GDP换算下来只有28.5亿美元,军费却常年占GDP两成以上,等于全国每挣五块钱,就有一块钱投进陆军。民生投资被挤得可怜,平壤新建楼房优先分给军官家属,普通人一家几口挤在平房里,等分房要等十年。
可这套办法确实把百万大军拴住了。军人医院优先用药,野战医院直接搬进山区营地,感冒发烧当天打点滴,地方医院缺药,只能熬。2024年春天,麻疹在边境集市露头,军方三天内给驻防部队打完疫苗,地方孩子还在排队。
外界老拿朝鲜跟韩国比,说人家一艘宙斯盾造价就够朝鲜吃一年,这种比较没意义。朝鲜根本不按市场规则出牌:坦克履带自己铸,炮弹壳自己压,士兵口粮自己种,成本算法和外界不在一个维度。2024年俄罗斯送来5万吨柴油,朝鲜回赠100万发炮弹,双方都觉得划算,账目上却几乎看不到钱。
军队吃饱,训练就能上量。2024年夏季演习,炮兵一天打出上万发实弹,观众只有金正恩和一群高级军官。炮弹壳当场回收,运回工厂回炉,下次再打。外人看着心疼,朝鲜人已经习惯:钢铁可以循环,粮食不能断顿。
平民怎么活?靠集市。官方配给缩水,市民去“江局”市场买私粮,价格比官价高五倍,一斤米能花掉日工资一半。农民把自家地里的玉米背到集市换洗衣粉,换电池,换手机壳。军队不参与买卖,但士兵退伍后把部队存下的粮票偷偷卖进市场,换点钱娶媳妇,成了地下流通的硬通货。
朝鲜领导层不是不知道老百姓苦,2023年粮食增产6.9%,金正恩在电视上说“人民要吃饱”,可镜头一转,他视察的还是部队农场。道理冷酷:军队稳,政权才稳,平民饿急了可以种自留地,军队饿急了就要出事。
2024年全球军费总额两万多亿美元,朝鲜那点预算连零头都算不上,可它用“集中”二字玩到极致:坦克集中、口粮集中、人力集中,像把全国家底揉成一根长矛,矛头对准三八线。外界笑它穷,它笑外界不懂怎么穷着打仗。
有人预测这种玩法能撑多久,没人敢拍胸脯。钢材会老化,农田会旱,俄罗斯柴油也有断的一天。但起码在2024年,朝鲜陆军依旧每天三顿饭,米饭里掺玉米,玉米里掺土豆,热气腾腾往嘴里扒,炮管擦得锃亮,望着南方。
穷得叮当响,却把120万张嘴喂成铁桶阵,这操作全球独一份。你觉得这种“先喂枪再喂人”的路子,还能走多远?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10大股票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