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报新闻记者 王学涛 报道
10月30日,20余位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山东淄博,走进山东省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全方位实地调研,展开融媒体报道。本次活动聚焦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育人、职教出海等话题,传播淄职“好声音”,助力淄职品牌再升级。

观产教融合的“淄职实践”
在实地调研与采访环节,20余位主流媒体记者实地探访了智能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淄博高端化工实训基地、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数字仓播一体化实践中心等多个代表性产教融合平台,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学校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

在调研采访过程中,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伟亲自担任“讲解员”,深入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改革实践。重点解析了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为公众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职业教育不能只盯着课堂,要盯着生产线、盯着产业链。”刘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的决心。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记者团观摩了由北汽EU5新能源整车分解结构组成的教学平台。学生可通过显示屏或扫码直观学习车辆构造,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学院与理想汽车、舜泰汽车及淄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共建实训中心,开展线控底盘研发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实训,并开设多个品牌订单班,实施校企双师协同授课、工学交替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智能制造学院展示了其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实力。学院拥有多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并依托“1+N”实践中心与西门子、ABB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工业机器人、精密制造等模块化教学,持续推进中德合作与标准输出,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陶瓷琉璃艺术系的学生作品作为教学成果的直观载体,吸引了媒体记者的目光。其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创意,成为解读学校专业建设与育人理念的鲜活样本。

淄博高端化工实训基地聚焦当地支柱产业,建有国内最大的乙烯制备及聚乙烯生产实训中心,真实还原齐鲁石化生产装置,集成DCS控制与单元操作实训系统,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无缝衔接。

淄职—京东产业学院内的数字仓播一体化实践中心,是全国首家落地的京东校园数字商业生态基地。地狼机器人仓、自动分拨墙与仓播区协同运作,学生可实战参与从直播销售到智慧配送的全流程业务,实现“商流物流一体化”教学。

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作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融合VR安全体验、AR识图教学、无人机测绘与装配式施工实训等先进技术,突破传统建筑教学局限,持续为社会输送具备智能测量、绿色建造等能力的现场工程师。
通过此次调研,媒体记者一致认为,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在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扎实成效,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探职业本科的“淄职路径”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淄博职业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的努力,学校逐步成长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先后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等荣誉。

2025年2月21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所公办职业本科大学。现有在校生24000余人,设有19个院系、72个专业,其中职业本科专业6个。建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和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作为山东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学校牵头组建多个职教集团和产教联合体,与96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91个订单班、学徒制班等特色班级,建成19个产业学院和8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启友在致辞中表示,成为职业本科院校,对学校来说既是肯定,更是责任。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脚踏实地办学,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
“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位媒体朋友的真诚关注和积极传播。各位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也是重要的推动者。诚挚希望借助各位的专业视角,把我校在办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真实、生动地呈现给社会,共同营造理解、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孙启友说道。
听多元育人的“淄职声音”
在媒体问答环节,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记者就推动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文化育人、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职教出海等话题展开交流。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孙明涛介绍,学校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了“引育留”全链条生态。通过赴外“定制化”引才、设立“伯乐奖”等方式精准延揽高层次人才;依托“致远讲堂”等平台助力教师成长,并支持百余名教职工攻读博士;创新“双专员”服务模式与博士晋升“直通车”政策,营造暖心留人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滨表示,学校将产教融合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共建19个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开设91个“订单班”,将企业真实生产标准和资源引入校园。学校以“专业-产业”动态匹配机制确保教育供给紧跟市场需求,并通过校企协同攻关,近三年转化成果创造经济效益超11亿元,构建了“多元联动、双向赋能”的产教融合生态,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科技与规划发展中心副主任聂琨表示,学校通过构建分阶段、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并优化科研激励机制,如将成果完成人收益分配比例最高提至95%,有效激发了教师活力。近五年,学校共开展五技合同项目818项,服务企业601家,到账金额达1.35亿元,有力支撑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孙海雷表示,学校秉持“两深四融”育人理念,通过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与区域产业100%匹配,深入实践“岗课赛证创研”综合育人,并系统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近三年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超2800项,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稷下研究院副主任赵金涛介绍,学校立足齐文化发祥地,打造了以“七稷一馆”工程和“一课两库三平台”模式为核心的“齐地匠心”文化育人品牌。同时,学校深入挖掘淄博工业文化精髓,通过“五个一”路径将工业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并做优红色文化与专业文化,使文化“软实力”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硬支撑”。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朱爱青表示,学校形成了“一体两翼三支撑”的职教出海模式,已在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8个境外教育中心,累计培养本土化人才5118人;同时积极吸引境外师生来华学习,并输出专业教学标准21个、职业标准2个,系统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资源与模式的国际应用。
此次活动不仅立体展现了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扎实成果,更通过多家主流媒体的集中报道,有效传播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淄职故事”,挖掘了职教本科建设的“淄职”经验,为学校品牌形象提升注入了新动能,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10大股票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